联系邮箱
website@lcden.cn
6G是在5G发展演进的基础上,提供通信、感知、计算、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安全等一体融合的多维能力服务体系。从AI方面看,未来AI应用能否广泛落地是6G的关键,这包括AI在终端设备上的突破,比如让人工智能设备更聪明、更易用。如果这些新型终端能迅速发展起来,将极大推动6G的普及和应用。业内人士认为,6G首先要满足手机等设备的基础性能升级和工业数字化的核心需求,通过规模化应用实现商业闭环,再逐步向无人机、卫星通信等专业领域拓展。
目前,中国电信在6G关键研发和落地实践方面,正在完善6G系统化设计,实现核心技术自主掌控,推动中国电信6G标签技术纳入6G标准框架,实现6G标准前哨战的卡位;以及牵头一批6G关键技术领域的3GPP国际标准制定,推进关键领域技术验证与示范引领。中国电信还联合高校、科研机构组建“AI+6G”创新实验室,将人工智能算法深度嵌入通信物理层、网络层设计,实现传输效率与资源利用率的双重提升。
今年1月22日,武汉电信与中信科移动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,并为双方联合创建的新一代无线网联合创新应用实验室揭牌。双方将在移动网络建设、项目应用推广及科研项目等多方面开展合作,推动双方在5G、6G、基础通信、北斗、低空经济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、智慧城市等新一代无线网领域的加速发展。
构建AI原生网络,实现全域智能调度
不同于“技术叠加”的传统模式,中国电信打造“AI原生6G网络架构”,将人工智能作为网络的“大脑中枢”,实现资源调度、故障自愈、能耗优化的全流程智能化。人工智能正对网络架构和运营模式进行新一轮重塑。一方面,进一步加速云网融合、智能敏捷,有效优化资源配置,提升网络效率、安全性和用户体验。另一方面,高性能、可扩展的网络基础设施为AI的训练和推理提供了有效支撑,特别是在数据、算法等方面,加速了人工智能应用与场景的快速对接。
中国电信研究院院长张成良表示,现阶段的6G发展要重视内生智能,需要从6G网络设计之初就考虑对AI技术的支持。要大力引导产学研联合攻关,突破底层技术瓶颈,构建自主可控产业链,如突破太赫兹通信、智能超表面等底层技术和芯片、算法等“卡脖子”环节国产化,并依托区域制造优势,形成研发与产业化协同闭环。同时,加速场景验证与商业化探索,优先在低空经济、工业互联网、智慧城市等领域开展示范应用,为2030年6G在中国商用奠定基础。
中国电信打造了新一代云网操作系统,横向拉通“云、网、边、端”,并在其中嵌入“网络大模型”,提升网络运营效率超过30%。2025年,中国电信云网运营自智化水平将基本达到L4级。同时,中国电信积极构建智算云、数据、通用大模型三大底座,自主研发覆盖语义、语音、视觉、多模态的“星辰”大模型,推出开放AI能力工具平台,提供应用场景的共创与共用。对外提供50多个行业大模型,对内推出10余个内部大模型。
邮箱:digital-economy@lcden.cn